国内第一条8.5代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在北京封顶;全球第一条第10.5代液晶显示生产线项目在合肥建成;国内第一条、全球第二条第6代柔性显示生产线等20余项新型平板显示器件项目逐项落成;全球第一个10纳米级工艺水平、单体产能最大的12英寸集成电路闪存芯片生产线项目在西安投产;拥有全球单体最大洁净室和国内首家也是唯一推出3D
NAND存储芯片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
这些项目背后,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子院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秦学礼,今年59岁的他,已从事电子工业一线工程设计工作38年,是国内暖通空调领域洁净技术的顶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我国高世代液晶显示、柔性显示和高端半导体芯片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秦学礼(中间)指导公司青年骨干
身体力行,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在项目现场,秦学礼凭借丰富的经验、专业的技术、创新的意识,坦然迎接实际情况的千变万化,与业主需求的变幻莫测。
上海宏力8英寸半导体生产线项目是我国第一条能适应于12英寸、0.18μm制造技术的集成电路生产线,也是国内第一个采用“大开间洁净室”布局的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获得了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
但是,谁曾想,这个项目最初的设计只是建设8英寸厂房?那一个8英寸厂,又怎么能适用于12英寸生产线了呢?
当年的秦学礼作为中国电子院二所副所长负责该项目,业主方临时改变了需求,但当时国内没有12英寸的工厂,也就意味着没有可参考的数据积累和设计经验,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秦学礼没有丝毫犹豫,他平淡而又坚定地说着,“好,我们马上研究、变更图纸”,他的斩钉截铁,让业主放下心来,也让团队安下心来。
于是他即刻调整工作方向,开始潜心研究8英寸厂和12英寸厂的不同,逐步推出新厂房建筑层高、用电、动能消耗量的不同数据,再推出以此造成的洁净室空调负荷增加量,及排风增加量等。在规定期限内,他提前攻克了核心技术难题,促使项目按照业主需求成功投产。
而在后来的长江存储项目上,以往EPC模式下的工作方法已不再适用,亟需寻找新的工作方式。
“我们要主动、要深入,要在充分考虑条件深度和工期的基础上,对涉及结构安全、结构加固等机电条件进行重点梳理并提资。”秦学礼第一时间为工作方向定了调子。
他带领团队每周六天扎在工地,与项目团队同吃同住,深入分析施工现状,剖析影响因素,快速提出了当时条件下新的工作原则及新的具体执行细则,仅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使机电设计迅速追赶上土建施工进度,为项目的执行迈开了成功的关键一步。
秦学礼给现场各参建单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总师会亲自过问细节,并如此快速响应新的工作模式。”他自己却说
“只有去了现场才能发现问题,找出方法,听别人说的往往不如自己亲眼所见来的深刻。我们在现场设计,就是要经常去现场看一看。”
秦学礼(左一)带领团队成员检查生产主厂房一层公共走道共架及管道
精益求精,下好产品转化“先手棋”
2018-2021年秦学礼主持完成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电子洁净厂房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研究开发8项洁净厂房节能关键技术,实现电子洁净厂房同比节能超过30%。完成了《新一代显示器件工艺组线和特种生产环境控制技术》等多项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突破多项洁净工程“卡脖子”技术。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超高洁净等级、超大体量洁净室高效节能空气净化保障技术体系,研制了洁净工程专用空气处理机组、废气处理系统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作为第一发明人在洁净控制技术、废气处置技术和关键设备方面获得专利授权41件。
2021年1月上旬,江西南昌迎来了南方最冷的冬天,秦学礼和3位同事围坐在办公室,烤着“小太阳”,时而搓搓手心,时而搓搓双耳,“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就在这里有了跨越式进展。
为了FFU软件参数的高精度和高质高效,秦学礼和同事们在空旷、冰冷的工厂里进行测试、调试,他忘我地钻在科研中,不断推翻、屡次讨论、反复打磨。天从蒙蒙亮,到伸手不见五指,厂房内、办公室里,弥漫着哈气,却充斥着热烈的讨论声。最终经过累计30余天的9次出差,终于确定了最优算法、PID选值参数、粒子数控制边界等数据,达到了课题预期目标。
在《一种化学过滤器》专利的现场调试阶段,秦学礼作为研发者,来到了洁净室现场,检查机组设计。突然,他掀开了一块高架地板,二话没说就钻了进去,他拱着背,蜷在这个由高架地板和下方华夫板构成的高度仅有500毫米的狭小空间里,绕开其中密布的管线,仔细查勘围挡结构的施工情况。现场的同事、业主一时间竟回不过神来。后来,业主仍常常提起这件事,“当时都看傻眼了,秦总那个年龄,还是总师,竟然亲自去那么危险的地方检查”。
秦学礼检查FFU空气过滤单元
择一事,终一生;一张图纸,半世情怀。秦学礼在高科技工程建设这片领域中,以“几十年饮水,难凉热血”的豪情,谱写了他这一代人的气质,谱写了攻坚“卡脖子”核心技术的荣耀。他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不受束缚地探索着各种可能,在助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行稳致远、奋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