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恰逢“两会”期间,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迎来五十五周年华诞,五十五年励精图治、大胆拼搏、勇于开拓,经历了制度改革,加强业务结构调整,开拓“蓝海”市场。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始终坚信“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危机意识,最大的痛苦就是自己的无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节能减排”作为今年的两会重点而被高度关注,也指明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在新的形势中求生存,在生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不断的创新?《中国建设报》访我院院长胡萍同志,她用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在前进中所走出的成功地发展道路,用事实做出了生动地回答。
在节能减排市场中畅游“蓝海”
——访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院长胡萍
两会期间,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迎来55岁华诞。在节能减排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时,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院长胡萍不断思考的,是如何继续扩大在节能减排这片新业务领域中扩大领先优势,真正负起老牌国有设计单位的责任。2008年,节能产业创造的利润将占整个设计院利润的四分之一以上。胡萍结合今年两会节能减排的新要求,介绍了该院创新发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经验。
砺变革 依靠体制改革走出困境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都是依靠电子工程设计生存。作为国内电子信息行业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子工程设计企业,该院在中国电子工业发展史上谱写了大量辉煌的篇章。但是,在与国际同行业知名公司的竞争中,他们也明显地感到了核心能力不足。
胡萍说,对一个企业来讲,唯有创新者方能生存。要创新,首先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经历了业务重组、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确立了以工程咨询、设计为切入点,工程总承包为龙头的业务价值观,并正在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与国际接轨、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的运行机制,改革管理模式,变更人才结构,建立新的营销理念。
要发展,就要发挥人才、资本和科技的高效驱动作用,推动增长方式的变革。胡萍介绍说,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自从按国家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走向市场以来,通过改变经营机制,在技术创新、设计创优的推动下,在业务和市场开拓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领导班子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胡萍说,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整个科技链和产业链才能最终成为企业的价值链,才能真正转变为生产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因此,自2000年起,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及下属公司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和专有技术积累活动,将企业年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中,并逐年递增,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2008年,他们进一步提出要关注业务模式创新中产业模式创新、收入模式创新、企业模式创新的运用,并提升与之相应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建设创新型企业过程中,他们还逐渐建立了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行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生产与科技研究相结合的创新机制。2006年,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又进一步明确提出“筑平台创新、聚人才强院”的战略,每年投入巨大的力量进行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围绕科技发展规划,全院积极探索“产研结合、科技驱动”,在科技创新、技术管理、成果转化、知识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铸发展 业务结构调整开创新局面
随着我国勘察设计市场的逐渐开放,国际大型工程公司迅速进入我国建筑业市场。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胡萍认为,只有不断完善业务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大力开拓新市场,通过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宽领域的服务,才能在竞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已经初步确立了以工业工程、民用建筑和节能环保三大业务为主的格局,实现了业务领域从电子行业向航天航空、广播电视、生物医药、民用建筑、节能环保、网络信息等诸多行业的拓展,开创了由工程设计到规划、咨询、设计、监理、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的新局面。
不断改革创新的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成功地实现了在工业工程设计方面的腾飞。该院开展了工业工程技术、建设方案及投资优化分析等研究,向客户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总承包全过程交付计划,实现了全方位的产业链扩张的转变,开辟了国际高端客户这一新的领域,在国内跨行业发展及海外市场开拓方面都取得了突破。2007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颁奖时,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4个项目同时获奖。从2002年到2007年,全院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90%,利润增长210%。
在民用建筑领域,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自主研发超高层技术及应用。继与国外建筑设计机构合作设计了北京银泰中心、东莞台商大厦等超高层地标性建筑之后,独立承揽了华西村总高320米的“空中华西村”项目,打破了国外设计机构在超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垄断。在奥运项目中,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参与设计、监理和代建了奥运会羽毛球馆、艺术体操比赛馆、奥运媒体村、奥运水上公园以及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等项目,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实力。
谱新篇 在节能减排市场中畅游“蓝海”
早在几年前,胡萍就提出节能减排是个大产业。“我们在钢铁工业转炉饱和蒸汽发电、烧结余热发电和电炉烟气余热发电等领域,已经或正在实现全部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全部采用国产设备,我们是国内第一家能达到这一程度的企业。”胡萍说。作为国有设计机构,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在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方面已经获得了重大进展,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国内工业余热发电市场广阔,我们对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与市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们将不断致力于开发更新的技术,成为世界钢铁余热发电技术的领先者、主力军。”胡萍介绍说。我国第一个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炼钢转炉饱和蒸汽余热发电工程项目——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第一炼钢厂转炉饱和蒸汽4500kW余热电站,我国第一个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钢铁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项目——昆明钢铁集团公司第三烧结厂“5MW低温余热电站”等工程,均是近两年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完成的。“在低温余热发电、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与应用方面,我们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国外的技术产品相比,我们的技术成熟,水平一流;适应性强,烧结、转炉、电炉都可以使用;建厂投资成本低,安全可靠,运行稳定;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合作方式灵活,售后服务有保障。统计数据表明,一个年产钢铁500万吨的企业仅烧结及饱和蒸汽两项余热发电,即可全年发电约2.8亿度,可为企业增收1亿多元。我们已经顺利进入了节能减排这片‘蓝海’,以后,在工业节能之外,建筑节能将成为我们业务的重点,我们将不断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保持在节能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今年两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趋势也得到充分体现。胡萍认为,推进“两化”融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大有可为。在对电子产品和工艺节能减排改进与治理技术体系的研究,对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的信息监测与分析等方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这些工作的实施,将对实现电子行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调控目标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他们还在发展智能建筑,建设智能、节能、生态、太阳能等各种新型建筑,推动大范围建筑群和建筑小区成为综合智能化社区等方面,努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并通过社区间广域通信网络、通信管理中心,开展智能化城市的研究。在建设数字城市方面,他们以融合信息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建设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诸方面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服务和决策功能的信息工程。这将又是一片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的“蓝海”。
“我们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创新发展思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胡萍总结说,像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这样的国内设计机构,就是要敢于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主动学习、实践和再创新,成为工程建设领域专业化集成服务提供商,从而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在节能减排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安治永)
阅读浏览《中国建设报》访胡院长《在节能减排市场中畅游“蓝海”》详细内容,请点击网址:
http://www.chinajsb.cn/gb/content/2008-03/19/content_237869.htm